就業保險是什麼?雇主、人資必備指南

就業保險是什麼? 它是政府為了保障勞工在遭遇失業或無法工作時,能維持基本生活需求而設立的社會保險制度。 主要投保對象為 15 歲以上、65 歲以下的受僱勞工,涵蓋失業、育嬰留職停薪等情況。 雇主和人資專業人士必須了解就業保險的運作機制,包含投保對象、給付項目、申請流程等,才能有效地管理人力資源,並確保員工的權益。

建議雇主與人資部門定期更新相關法規,並將就業保險資訊納入員工手冊或內部訓練課程,以便員工了解自身權益並妥善運用制度。

『雙買+小台』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定期舉辦內部培訓:建議雇主與人資部門定期舉辦有關「就業保險是什麼」的內部培訓,幫助所有員工了解就業保險的投保對象、保障項目及申請流程等重要資訊。這樣不僅能提升員工的權益意識,還能減少因不熟悉制度而導致的申請困難。
  2. 更新員工手冊:確保在員工手冊中加入詳細的就業保險資訊,並隨著法規變更及時更新。這將有助於員工隨時查詢有關就業保險的問題,理解他們在面臨失業或其他情況時可以獲得的保障,以便更好地保護其權益。
  3. 建立申請輔助流程:針對需要申請就業保險的員工,建議人資部門制定明確的輔助流程,提供必要的文件清單和填寫指導,協助員工順利完成申請,並提高成功率,確保員工在遇到困難時能獲得及時的經濟支持。

可以參考 勞保是什麼?完整指南,教你如何領取退休金

就業保險是什麼?

就業保險,簡稱「就保」,是政府設計的一項關鍵社會保險制度,旨在保護勞工在面臨暫時失業或無法工作時,仍能維持基本生活需求。根據規定,這項保險的投保對象主要包括15歲至65歲、具有本國國籍或與本國國民結婚且依法在台工作者。簡單而言,符合這些條件的受僱勞工,雇主都需為其投保並負擔相應的保費。

就業保險涵蓋的保障項目相當多樣,包含失業給付、就業獎助津貼、職業訓練生活津貼以及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這些保障措施不僅旨在協助失業勞工度過短期經濟困境,更鼓勵他們儘早重返職場。例如,失業給付提供的月最高津貼可達26,000元,且失業者可領取最長180天,以支持他們在尋職過程中的基本生活需求。另外,提早就業獎助津貼則提供最高10,000元的補助,減輕勞工重返職場後可能面臨的經濟壓力。

除了保護員工權益外,就業保險對雇主和人資專業人士同樣重要。雇主需依法為每位員工投保並繳納保費,並須熟悉相關規定,以妥善處理員工離職或請假等情況。人資部門則肩負協助員工申請給付的重責,同時需持續關注就業保險法規的最新變更,確保企業的合規運作。

全面了解就業保險制度不僅有助於保障員工權益,更能提升企業在管理人力資源方面的效率。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就業保險的運作機制,其中包括如何查詢相關資訊、費用計算、年資計算、領取條件及申請流程等方面,助您充分運用就業保險制度,保護員工利益,同時確保企業符合法規要求。

就業保險年資重新計算是什麼意思?

就業保險年資重新計算是指當勞工在初次申請就業保險後,因獲得就業服務站的轉介而成功找到工作,但不幸又再次失業時,第二次申請就業保險金時,所涉及的年資將被重新計算。具體來說,若第二次的就業投保勞保就業保險的年資需滿一年以上,方可申請第二次的就業保險金。舉例來說,假設勞工在第一次申請就業保險時已積累了5年的年資,若他在轉介工作後僅工作了半年便再次面臨失業,那麼在第二次提交申請時,就業保險年資將重新開始計算,此時需從第二次就業開始累積達滿一年以上的年資才能申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就業保險年資重新計算僅涉及就業保險的年資,並與普通保險的費率無關,因此不會影響到勞工的普通保險年資累積。這也就意味著,即便勞工因為就業服務站的轉介而重新進入職場,若他只工作了半年便再次失業,該段時間的普通保險年資仍將持續累積,不會因為申請就業保險而受到損失。

簡言之,就業保險年資重新計算針對的是就業保險的年資,普通保險年資的累積則不受其影響。這一點對勞工朋友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它保障了他們的普通保險年資不會因為申請就業保險而受到影響,確保了他們的權益。

以下整理了就業保險年資重新計算的重要重點:

  • 就業保險年資重新計算僅針對就業保險的年資,與普通保險的費率無關。
  • 勞工在申請就業保險後走過就業服務站轉介找到工作,但再次失業時,第二次的年資會重新計算。
  • 就業保險年資重新計算不影響普通保險年資的累積。
  • 勞工在申請就業保險時,應詳細了解相關規定,以保護自身的權益。
就業保險是什麼?雇主、人資必備指南

就業保險是什麼.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就保給付有哪些?

就業保險涵蓋多種給付項目,旨在協助失業者渡過艱難時期,並促進其早日重返工作崗位。本文將深入探討兩項主要的給付制度,為您提供全面的了解:

失業給付

失業給付是就業保險中最為核心的項目,旨在為失業者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使其在尋找新工作期間能夠維持生計。申請失業給付的失業者需符合以下條件:

  • 非自願離職: 失業者必須因非自我原因辭職,例如公司裁員、倒閉或工作變更等情況,絕不能是主動辭職。
  • 保險年資: 在離職當日前的三年內,保險年資必須合計滿一年以上。
  • 工作能力及意願: 申請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且擁有積極尋找新職位的意願。
  • 求職登記: 需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在14天內未能得到就業推薦或職業訓練安排。

滿足以上要求的失業者可向勞保局申請失業給付。失業給付的金額將根據申請者的過去薪資及保險年資進行計算,並設有上限。失業給付的發放期間通常為六個月,最長可延長至十二個月。

提早就業獎助津貼

提早就業獎助津貼是一項鼓勵失業者儘早返回職場的補助,符合以下條件的失業者均可申請該津貼:

  • 符合失業給付申請條件: 申請者必須同時符合失業給付的所有申請條件。
  • 提早重返職場: 在享有失業給付期間,成功找到新工作,並滿足相關工作時數標準。

提早就業獎助津貼的金額將根據失業給付的具體金額和重新就業的時間進行計算,最高可達失業給付總額的50%。這項補助的設計旨在減輕失業者的經濟壓力,加速他們重新融入職場的步伐。

除了失業給付及提早就業獎助津貼外,就業保險還提供多種相關服務,如職業訓練和求職輔導,以幫助失業者提升職業技能,迅速找到符合期望的工作。

就保給付項目
項目 說明 申請條件
失業給付 提供失業者生活保障,使其在尋找新工作期間維持生計。
  • 非自願離職: 因非自我原因辭職(例如公司裁員、倒閉或工作變更)
  • 保險年資: 離職前三年內保險年資合計滿一年以上
  • 工作能力及意願: 具備工作能力且積極尋找新職位
  • 求職登記: 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求職登記,14天內未獲就業推薦或職業訓練安排
提早就業獎助津貼 鼓勵失業者儘早返回職場,提供補助。
  • 符合失業給付申請條件: 符合失業給付的所有申請條件
  • 提早重返職場: 在享有失業給付期間,找到新工作並滿足相關工作時數標準

雇主一定要保勞保嗎?

雇主與人資專業人員需要特別注意,通常只要為員工投保勞工保險,就會同時涵蓋就業保險。然而,若公司員工人數不超過 5 人且未投保勞工保險,則必須額外為其投保就業保險。根據《就業保險條例》第 5 條規定,員工人數只要達到 1 人便須為其加保,並要求雇主立即為新入職的員工進行投保,切忌疏漏。至於就業保險費用的計算,根據《就業保險條例》第 8 條,保費率通常在 1% 至 2% 之間,近幾年的保費率均為 1%。費用的分擔比例與勞工保險一致,雇主負擔 70%,勞工自付 20%,剩餘 10% 由政府承擔。

舉例來說,若某名員工的月薪為 3 萬元,依據 1% 的保費率,則雇主需負擔 2100 元(30000 x 1% x 70%),而員工需負擔 600 元(30000 x 1% x 20%),政府則負擔 300 元(30000 x 1% x 10%)。

雇主必須留意,如果未為員工投保就業保險,一旦發生失業情形,可能面臨罰款。因此,確保員工獲得就業保險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對員工的權益有保障,亦能讓自身避免違反相關法規的風險。

除了上述資訊,雇主還需瞭解以下幾個重要要點:

  • 就業保險的投保範圍:就業保險的投保範圍涵蓋所有受僱者,無論是全職、兼職、臨時工或派遣工,只要滿足法律規定的條件,均須投保就業保險。
  • 就業保險的給付項目:就業保險提供多項給付,包括失業給付、職業訓練補助、創業貸款和職業訓練津貼等,具體的給付項目及條件可參考勞動部的官方網站。
  • 就業保險的申辦流程:在員工到職後 7 日內,雇主應向勞保局申辦就業保險,具體的申辦流程及細節亦可查閱勞保局的網站。

希望上述資訊能幫助雇主更全面地理解就業保險的相關事宜,並有效辦理投保,確保員工的權益,同時避免觸犯法律規定。

哪些人不能參加就業保險?

儘管就業保險是個人保障的強制性社會保險,但並非所有勞工都能涵蓋在內。除了雇主及特定外籍員工(法律規定的外籍、大陸或港澳配偶除外),還有以下三類人士無法參加就業保險:

  1. 依法規定應參加公教人員保險或軍人保險的員工: 這類員工已納入其他社會保險體系,無需再參加就業保險。例如,公務員、軍人及教師等職業,他們在享有公教人員保險或軍人保險的保障下,就業保險的政策並不適用於他們。
  2. 已領取勞工保險老年給付或公教人員保險養老給付的退休員工: 這些員工已停止勞動,成為退休人員,因此不再需要參加就業保險。即使部分退休勞工或公務員仍從事工作,也不必再次參加此保險。
  3. 受僱於依法免辦登記且無核定課稅的雇主的員工: 這些雇主並未依法繳納稅款,導致其員工無法參加就業保險。例如,一些小型家庭工廠或個人工作室,由於未辦理相關登記或稅務,僱用的員工便無法受就業保險的保障。

了解哪些人無法參加就業保險,有助於雇主及員工更清晰地掌握各自的權利與義務。如果您的員工符合上述條件,他們無法加入就業保險,雇主亦無需為他們繳納保費。

可以參考 就業保險是什麼

就業保險是什麼結論

了解「就業保險是什麼」對於雇主和人資專業人士至關重要。就業保險不僅是保障勞工權益的社會保險制度,也是企業在管理人力資源時不可或缺的一環。掌握就業保險的運作機制,包括投保對象、給付項目、申請流程等,能有效地保障員工的權益,同時確保企業符合法規要求。

建議雇主與人資部門定期更新相關法規,並將就業保險資訊納入員工手冊或內部訓練課程,讓員工了解自身的權益,並妥善運用就業保險制度。透過積極的行動,雇主可以創造一個更安全、更穩定的工作環境,讓員工在遭遇失業或工作變動時,能獲得更完善的保障,促進企業與員工的雙贏局面。

就業保險是什麼 常見問題快速FAQ

我需要為兼職員工投保就業保險嗎?

是的,根據台灣的勞動法規,雇主需要為所有受雇員工投保就業保險,無論是全職或兼職。只要是符合投保條件的勞工,雇主都必須依法投保,並繳納相應的保費。

如果員工離職後,我需要繼續繳納就業保險費嗎?

不需要。員工離職後,雇主不需要繼續繳納就業保險費。就業保險費是針對在職員工所繳納的,離職後就不再需要支付。不過,雇主需在員工離職後辦理離職手續,並向勞保局申報,以確保員工的相關權益。

員工申請失業給付需要提供哪些文件?

員工申請失業給付時,需要提供以下文件:

  • 身分證正本
  • 離職證明
  • 最近三個月薪資單
  • 勞保投保明細
  • 求職登記證明

詳細的文件需求,可以參考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的官網資訊,或洽詢就業服務站。

個人頭像照片

By 端小草

我是端小草,專注於新創事業的公司設立與營運知識。實時會計記帳事務所致力於幫助新創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掌握從公司設立到日常營運所需的會計、法規和管理知識。我們的目標是提供簡單、實用的指南,讓企業主能夠輕鬆應對複雜的行政和財務管理挑戰,順利完成創業之路。聯繫:[email protected]

Related Po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